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服務教育的應用與價值 成為社會實踐的內在動力

中信科技大學(下稱「中信科大」)「服務教育與大學社會責任」為大學一年級的必修課程,透過「服務」來獲得「學習」與「成長」,實踐教育家杜威「做中學」的理念。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。理論課程旨在建立服務的價值觀與精神,使學生以正向態度面對服務學習,並以宏觀視角理解服務所帶來的影響與價值。

「服務教育」是一種體驗教育的教學模式,透過實際參與,培養大學生具備社會責任的公民素養,讓學習不僅止於知識的獲取,更落實於行動之中,課程更結合反思活動,引導學生檢視所學,進一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大學社會責任,達成課程目標。實務課程則以「美麗校園我給力——校園微景觀營造」為主題,透過校園環境關懷行動,激發學生對美化校園的熱情,發揮創意,合作完成校園綠化與景觀改善,不僅提升學生的自我成就感與對學校的認同感,也強化環境美學素養與責任意識。

適逢新學期開始,服務教育課程也迎來上學期學生親手種植的番茄收成季節。學生們滿懷興奮地參與採收,休閒運動管理系一年級學生林其毅表示,能親手採收自己種植的番茄,並贈送給學校貴賓品嚐,讓他感到無比自豪與成就感。課程授課教師周宛蓉主任指出,本學期學生們在討論課程時,主動提出優化校園環境的構想,並運用上學期所學的種植技能,在校園入口綠籬下種植花草,打造綠意盎然、五彩繽紛的入口意象,讓校園更具吸引力。此外,部分學生結合食農教育的「可食地景」概念,提出在校園閒置空地種植南瓜、西瓜的計畫,以兼顧美化與實用價值。這些行動讓服務教育不是停留在課堂學習,而是深植於學生的內心,成為實踐社會責任的內在動力。

瀏覽數: